牛一是普涨,牛一和牛二之间有大半年的横盘调整。
牛二初期再次普涨,之后中证全指以低折率持续上涨,风格体现为强烈的结构性,某个逻辑非常强,就是逮着这个风格这个板块一直拉,其他板块被抽流动性。
牛二中后期才是一轮牛市的主升浪,因为非普涨而是结构性,被拉升的板块会出现惊人的涨幅。
牛一债市会下跌,在牛一和牛二之间的阶段债市再次爆拉,直到牛二初期的再次普涨,债市才真正筑顶反转。19年1-4月是牛一,之后5-11月是牛一牛二之间的横盘期。
本来19年12月已经开启牛二,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,一直等到20年6-7月再次开启牛二,债市见顶。
20年7月的普涨结束后,市场开始走结构行情,茅指数和恒生科技一枝独秀,小散户都被拉崩了。24年9-10月是牛一,之后11月-25年5月是牛一牛二之间的横盘期。
25年6月开启牛二,6-7月普涨,板块之间高速轮动,中证全指大涨,债市见顶反转。
从这两天的盘面来看,牛二初期的普涨大概已经结束,即将进入结构性行情,也即牛市的主升浪行情。
轮动不再有效,就是逮着某个板块一直拉。
会是那个板块呢?
我认为是广义反内卷,反内卷的逻辑非常强,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国策,大家都能理解,也都支持,群众基础很好。
这两天反内卷板块有所回调,芯片科技又呼呼上去了,但在期货市场,螺纹反包,焦煤玻璃纯碱新高,期货市场是当真的,商品与股市出现明显分歧。
到底走科技逻辑还是反内卷逻辑?
我认为关键要看月底的经济工作会议,这次会议应该会有个结论,把哪个东西放在未来一两年的第一位去落实。
我还是认为会是反内卷。
图片
两种经济增长模型第一种模型,政府多发债,拿到钱搞项目促消费,企业多发债、多搞ipo和再融资,拿到钱搞项目,这些都能带来直接的增量。后果是,搞项目都有相当比例的过手油,体外循环把钱转移走,负债越来越高 居民没钱,企业内卷也赚不到钱,都只能嗷嗷待哺的期待更多项目,陷入恶性循环。贸易顺差很高,但是赚到的钱并不回流国内,都留在美元体系做贡献,中国不断为美国输血。第二种模型,不用多发债,也不用搞那么多ipo和再融资,反而要限制上项目上产能,让cpi和ppi上涨,让企业能赚到钱,股价上涨,股指不断新高,财富效应驱动居民消费。由于成本推升,贸易顺差缩小,对美国的输血减少。物价上涨带动利率上行,进而带动国外的资金回流,从输血美国变成吸美国的血。第二种增长模型看起来不直接 弯弯绕绕,实际才是治本的,有点类似虚竹下珍珑棋局,先把自己的棋子杀掉一片,反而让整体局势活过来了。很多人就会关注做加法,上项目上产能就是做加法,但过度做加法的结果是,财富乘数不断下降,从10*3到11*2.5到12*2,最终反倒受损。反内卷就是做减法,做减法导致财富乘数上升,从10*3到9.5*3.5到9*4,最终反倒越减越高。中国的生产能力太强了,全球断崖领先,中国的财富乘数又太低了,中国股市在全球断档落后。反内卷,压制过度生产,恢复财富乘数,才是正确的战略。来源:奔波儿霸研究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